北京师范大学论坛|北师大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137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学习方法研究,优化孩子学习流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
发表于 2015-12-24 20:1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注学习方法研究,优化孩子学习流程

                       
     前言:
     目前,教育遇到比较大的困境,学校、老师、家长在孩子培养上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孩子普遍存在厌学现象。怎样破解目前的窘局?或者说,教育在哪些方面还需要侧重呢?我苦思良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重教法而轻学法,老师很尽力地讲课,但是在如何指导孩子高效学习上走得不够远。目前教育系统内部,在教法方面,有了较精深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学法方面,并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系,让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可衡量,有依据。
孩子的学习是一个流程。在这个流程中,老师的“教”是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是全部。老师们在完成“教”后,让孩子凭本能去做,导致孩子的学习流程是失控的,只有少数悟性高的孩子才会暗合高效学习的的轨道,多数孩子走的是勤奋—低效—放弃的路,并且经历痛苦的折磨,像被水淹着的孩子厌恶水一样。

                     
(一)看见,孩子淹没在学习里

    悠闲地漂着,缓缓地划动柔和的水,空灵、静谧、超脱蓦地从四面八方涌来,泳池中嘻闹的孩子们仿佛很遥远……这就是我怕了四十多年的水?
    儿时的记忆是恐 怖的。那是一个夏日的中午,爹娘、哥哥姐姐都去生产队的场院干活去了,五岁的我突然兴致大发:粘结溜去。利索地洗好面筋,出发了。湾边梧桐树上的结溜真多,它们放肆地叫着,全然不管我的存在。我小心翼翼地擎着杆子,慢慢地靠近一个“哑巴”,它好像感觉到了危险, 悄悄地在树枝上转了一下,我警惕地停下。一会儿,“哑巴”觉得好像安全了,在树枝上迷糊起来,我嗖地举起本已离它很近的杆子,“粘住了”,我兴奋地喊了一声。
    天很热,汗顺着我的胳膊肘往下淌,兜里的结溜开始鼓起来,我也痴迷地在树林里寻找下一个“战利品” 。
    坏了!我一脚踩空,跌向湾里!时隔四十年,凌空跌落的那份恐惧仍刻骨铭心,瞬间,全是剧烈的恐惧、无助和绝望的挣扎!我跌进了湾里!周边全是黑暗,我拼命地扑腾着,露出头想喘气却呛了一大口水,旋即沉到水下,反复几次,我感到窒息、感到一片空白。“我要死了”,这个念头蓦地闪亮,我沉到了水底,我抓到了湾底的淤泥,拼命地抓着,拼命地爬着。我爬出了水面!我趴在地上,大口地喘气,恶心地吐水。周围很亮,亮得睁不开眼,但我知道,我在地上!
    没人知道,四十年前一个躁热的中午,一个孩子在湾水里无助地挣扎。天奇热,惊魂未定的我却通体冰凉。我一把掏出兜里的结溜,狠狠地摔到地上,杆子也扔出老远。什么也不要了,回家!
    几天后,爹到处找那根杆子,也问过我,我大声说:“不知道”。当时,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涌上心头,多年后,我才知道,那是儿童不该有的沧桑。
    从此,与水诀别。灵魂深处,我对水充满了恐 惧、憎恨……
    成年后,也曾遇到过羁绊,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一个声音隐隐传来:“比在湾水里强”。经历,让我面对生活时更有底气。
    十几年前,我和妻子带年幼的儿子到现河公园玩。公园里有一个和未名湖大小差不多的湖。湖的东北角建了几座漂亮的亭子,亭子边停放着几十条式样各异的小船,有不少人开着小船在湖里玩,嘻嘻闹闹,好让人羡慕。儿子吵着要坐船,本来,我想让妻子带着儿子玩,但看到年幼的儿子坐在小船上,挥动着稚嫩的手,大声喊着:“爸爸,快上来。”我一狠心,上船!当我小心翼翼地两脚刚沾到船面时,小船突然倾斜。“我要掉到水里!”,儿时的恐惧霎间袭来,我拼命地踩着湖壁的轮胎,抓着服务员固定小船的拉竿,狼狈地爬上岸。周围一片哈哈大笑声,服务员耐心地解释,这里很安全,两个男人用拉竿固定着船呢,再说,湖水还不到1米深。我再次小心翼翼地上船,哎?真的很平稳!周围开心的笑声还没停,妻子也说我:“看你那样子,连老婆孩子也不管了”。这边恐惧那边嘻,只有我知道,人啊,恐惧的时候,啥也顾不上。
    那天,玩得很开心,我们一家三口轮流开着小船在湖里玩。轮到我时,我卖力地蹬脚踏板,结果小船在湖里打转,逗得他俩笑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儿子告诉我,一开始要 慢慢地、均匀地蹬,船就能往前走。在湖里,儿子成了我的老师。真的,外行,卖力也不行啊。
    或许是因为对水的那份恐惧,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时,我送他去学游泳,看着好像也不难,几天功夫,他己经能轻松地游了。后来,他又学会了自由游、蝶泳, 竟成了一个游泳爱好者,暑假里最主要的事就是游泳。事情就是这样怪诞,在我家里,有一个爱游泳的儿子,也有一个怕水的爹。但从此,对水,我多了一份忐忑,多了一份向往。
    今年暑假,我终于熬不住了。水,让我 怕了四十多年,成了一块心病,我要解开这个水结!下定决心后,一天晚上,我小心翼翼地问儿子:“要不,我跟你学学游泳?” 儿子非常惊奇:“你能行?别半路上不学了”,妻子在一旁听了,竟然很支持:“ 教教你爸爸吧,他都想了老长时间了”我赶紧表态:“我保证听你的,使劲学会它,但你得保证别淹着我”。谢天谢地,儿子终于答应试试看。
    进了游泳池,我晕得站不住,紧紧抓住池边的扶手。在陌生的水世界,依旧是恐惧。儿子竟出奇地耐心,一遍一遍地教我,甚至潜到水下,放慢动作,让我看怎样划动手臂、怎样蹬腿。有时,用手托起我,让我浮在水中体验动作。他小心地呵护着我,就像当年我对他那样。
    慢慢地,我自己能在水里浮起来了!我能游七、八米远了……我会游泳了!这份感觉真是奇妙,像是在天上飞。儿子也如释重负:“你自己慢慢练吧。”竟把我扔在一边,和同学打闹去了。或许,教我这样的爹,挺累。
    一道坎,我迈了四十年。而今,在水里我也拥有了一份悠闲。“他娘的”,我高兴地在心里骂了一句。游泳,不就是通过胳膊、腿的配合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有规律的“流”吗?当初跌进湾里,我凭着求生的本能在水里乱扑腾,侥幸地保住命,留给我的,却是半生的恶梦……
    真舒服呀,我挥动双臂,在水里自由地游着。游泳池的水是清澈的,泛着蓝,孩子们像鱼一样自由地游来游去,偶尔打闹,开心地笑着。忽然,就想起“学习三境界”来。我视之为生命的学习三境界,耗去了我多年的精力,痴迷地思考,甚至半夜梦中惊醒,没想到,最刻骨铭心的体验竟诞生在水里!孩子们凭本能来学习,千般梦想万般努力后,收获的是挫败,学习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终于,孩子们纷纷逃离学习,就像当年我从湾水里爬出来一样。终于,我能深深地理解孩子们为什么敢粗声粗气地对最敬畏的老师、最亲近的爸妈说:“我不学了”,那是一个恶梦,一个长大后都不愿回忆起的恶梦呀!
    分明地,我看见,孩子淹没在学习里了……
其实,本可以避免。     

(二)孩子学习病理
      
目前,孩子的学习普遍遇到较大的困惑。尽管孩子的表现各不相同,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无力提高自己的成绩。面对这个局面,家长、孩子都表现的手足无措:没法子,就这样了……
    孩子的学习果真无法吗?
    我们不妨静下 心来,走进“学习”内部,解剖一下学习,看看孩子学习的病灶在哪里。
    经过长期的思考,我发现学习由三个重要因素构成:学习态度、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  
    第一,学习态度。很多家长会说,我那孩子,就是学习态度不好,不爱学习。做为家长,先不要急于下结论,否则你会让孩子太憋屈。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你经过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了吗?你没发现孩子对学校和老师提出的事情特别重视吗?你没发现孩子起早贪黑地背着书包去上学,毫无怨言,生怕迟到吗?你没发现晚上即使非常累,也坚持到很晚来完成作业吗?
    作为成年人,如果我们用这种态度来工作,领导还说你工作态度不好,你有感想?
    但我们是这样对待我们最亲的孩子!
    或许,你会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这是你得出结论的主要依据。但你不觉得你的做法比批评百米比赛运动员失败者不使劲跑更荒诞吗?
    第二,学习能力。主要构成部分是智力,因篇幅所限,仅就智力展开论述。不容置疑,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同样的内容有人学起来轻松,有人则较吃累。但智力是导致孩子学习现状的根本原因吗?我曾遇到一个初中学习很优秀的孩子,高考时成绩很不理想,家长曾有心让孩子复读,孩子心灰意冷地说:爸爸,不复读了!我看见一中的校门就头痛!
    是什么让孩子产生这样的蜕变?
    显然,不 是智力!
    那是什么?
    第三,学习方法。
    我最重要的感悟是学习三境界:知、会、熟。乍看生涩,三言两语也说不明白,主要的理念是孩子的学习是由知到会到熟,孩子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习“不知、不会、不熟”问题的过程,就是哪里不会学哪里,简言之,就是各自打扫门前雪,哪里有雪扫哪里
    你用心观察过孩子的学习了吗?你能看到的,是孩子在家的学习,你觉得孩子的学习是在各自打扫门前雪吗?是在学习每天没有掌握好的内容吗?
    你没发现孩子多数时间在扫地吗?
    并且挥汗如雨。
    并且渐生灰意。
    简而言之,孩子的学习存在大量的无效劳动,换句话说,目前孩子的学习环节存在巨大的浪费。马云用鹰一样的眼睛发现商品流通环节存在高额的成本后主创了电商,各行各业也都在竭力研究业内的各环节高效畅通。
    到目前为止,你发现孩子的学习环节亟待改善了吧?
    学习环节存在巨大的浪费,是目前孩子学习现状的病因。
    本文旨在讲明孩子学习的病理,和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相比,只能算是只言片语。
    只言片语,只想告诉大家一句话:孩子的学习是有办法的。

                 
(三)学习三境界

    学 习,是一件家长已经不做,但又对它寄予厚望,要求孩子拼力做的事情。作为过来人,很少有人真正静心回顾学习这件事情,甚至不愿意在心里回忆它。
    这也不难理解孩子厌学,甚至优等生也并不是真心爱好学习。
    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很久,有一天,突然 顿 悟:原来,学习是分为三境界的。
    第一境界为“知” 。即对事物有初步的认识,以学习开车为例,知道开车需要踩离合、挂档 、加油门即为知。
    第二境界为“会” 。能对已学内容初步运用,解决简单问题。比如开车,能开车上路,胆颤心惊地到达目的地为“会” 。曾经的困惑历历在目,有不少负责任的老师、家长在孩子考试后,拿着卷子问孩子,“说, 你到底会不会?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也做错了?” ,同时孩子也很困惑:“我会呀,我怎么做错了?” 。抑或有的家长并不过问或者有的家长能做更进一步的探讨,仅此而已。
    但困惑是不灭的,负责任的家长能作为旁观者叹息“孩子挺聪明,也学好了,就是粗心”。更多的家长则并不放在心里。
    我们凭本能当家长,也让孩子凭本能来学习……
    但学习仅仅到“会”就行了吗?我们能要求一个初学开车者漂亮地泊车、美仑美奂地进行特技表演吗?
    学习还需要达到第三境界:熟。
    如果让高中生做个位数的加减法,很难出错,但让刚入学的孩子做,经常出错。为何?唯熟与不熟尔。
    所谓“熟” ,即对已学内容有深入理解,能敏锐地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灵活地运用已学内容解决较难问题。开车是这样,医生做手术、孩子学习等事情,均通此理。
    常感叹我们的社会虽然大力宣传“知识就是力量”,但很多人对学习持怀疑态度,为什么?并不是我们错了,而是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学而无用的现实。
    学习无用吗?答案是否定的。不然,政府不会投入巨大的财力办学,家长不会倾举家之财让孩子求学。但很多人对学习的态度又是现实,根本原因何在?在于没有勘破“熟练运用知识才会拥有技能”这一基本道理。学车、习武、从医等等,均通此理,不是吗?
    我们不会因为一个人只知道踩离合、挂档、加油门但不能跑长途而怀疑学驾照;但我们却一直为孩子的学习有用或无用而内心困惑、纠结。
    文至此,生涩且无用。
    无用是正常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你对“学习三境界”这一原理仅停留在“知”的境界,甚至是知之甚少。我们会因为知道踩离合、挂档、加油门而悠闲驾驶吗?我们会因为读过一本肾脏移植手术教材而直奔手术室操刀吗……
    不会的!
    不会的!
    或许你会说,这需要大量的练习。
    是的,这需要大量的练习。无论是百米运动员训练,还是司机开车,还是医生做手术等等,对了,还有孩子的学习,都需要大量的练习。但其中应把握的度是什么?我们手中应该拿一把什么样的尺子来衡量呢?
    如果你读过《孩子学习病理》一文,应该知道孩子目前的学习存在大量的无效劳动,孩子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为最高宗旨,而不是把解决自己的“不知、不会、不熟”的问题做为最高宗旨。家长也因为孩子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心中倍感欣慰。
    这种做法导致的后果是老师尽力了,家长尽力了,孩子尽力了,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横亘在我们眼前:孩子对学习从内心深处烦了、讨厌了,甚至见到学习就头痛。这种做法导致的后果在孩子上小学时并不明显,及至孩子上初中或高中时,敢粗声粗气地对最敬畏的老师、最亲近的父母说“我不想学了……”有此行为或者有此想法甚至有此想法仍奔波在学习路上的孩子不在少数。
    尤其是高中阶段的优秀生被淘汰时,他们内心的痛苦更剧烈。优秀生被淘汰的故事天天演,我们漠不关心;我们自己的孩子被淘汰时,我们触目 惊心。焦心、失落、无助……诸般滋味涌于心间……
    我们本可以避免……
    或许你会问: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学习本应该是各自打扫门前雪,但我们的孩子经常在扫地!
    每节课、每天、每星期,都应尽力解决“不知、不会、不熟”的问题,但我们的孩子并没有这样做。其实在每节课上,“不知、不会、不熟”的问题并不太多,我们的孩子如果用心于此,多数能解决。
    这就好像我们饭后刷碗,三、五个碗,刷它不会成为累赘,但如果三个月不刷碗,谁走进厨房也会头痛;如果三年不刷碗,谁看见厨房都会跑。
    我们的孩子好像多少年没刷学习的碗了吧?
    这也是我们的孩子在老师、家长的百般教诲下,仍敢粗声粗气地说“我不想学了”的原因。
    这也是孩子在学习上产生挫败感的根本原因,尽管这种挫败感在孩子的身上表现得各有各的不同。
    做为家长,你看到了吗?
    其实,开车是可以不痛苦的。
    其实,做手术是可以不痛苦的。
    其实,工作是可以不痛苦的。
    其实,孩子的学习是可以不痛苦的。
    其实,孩子是可以学习并快乐着的。
    其实,家长是迫切需要教会孩子以“学习三境界”为尺子,来框正自己的学习的。

(四)让孩子拿一把学习的尺子

我有一个梦想,让孩子拿一把学习的尺子,悠闲地学习,快乐着学习,或许,他会走得很远......
    为了这个梦想,我苦苦思索“学习”这件事,甚至多方面了解其他国家的孩子的学习状况,尤其是通过亲戚朋友深入了解了德国和美国的教育现状后,我痛下决心,确定了“小学好好玩,初中逐步进,高中争头筹”的教育孩子的整体思路。八年了,步步艰辛地走过来,儿子也从小学三年级到现在即将读完高一。目前,儿子的发展状况良好,在当地近八千名高中生中,能跻身前50名。成绩不算什么,我真正自豪的是,儿子已经非常深刻地理解我的教育理念,能在本能状态下以“学习三境界”为尺子,调控各科的学习,学习手法简洁,学习状态相对悠闲,不为学习所累、所苦,并且刚上高中不久即顺利地进入校孩子会,在同学中威信较高,有了自己的粉丝。
   为什么确定这个思路,并且颇感悲壮地起步?
   我是思考过很久,并且痛下决心才坚定不移地走到现在。思考的重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学习状态高耗低效。我清楚地看到了目前孩子的学习环节存在大量的无效劳动,要竭力避免在儿子身上重演。
    二,“学习三境界"再解。前面曾撰文阐述学习三境界,但那只是简介版。在做到避免高耗低效后,真正要做的是向学习的纵深发展,即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分为“知、会、熟”三个境界的,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孩子如何敏锐地把握好这个尺度,才是家长、老师应倾心去做的事情,做好了,孩子心中就会有一把学习的尺子。在这条路上,智力的不同会决定向学习纵深发展的程度。
    三,学习的尴尬境地。
    很多人,尤其是孩子从内心深处讨厌学习。你看过高考后狂欢的场景吗?孩子们把课本、试卷痛快地抛向空中、扔进垃圾桶、踩在脚下,像是诀别,不过,诀别的是学习。这是我们家长、老师费尽心血,奔波十几年想看到的局面吗?
    在学习上,我们以生硬的语气,说着自己也做不到的话来教育孩子,已经失去了父子、母子间该有的那种温婉的氛围。结果是什么?是孩子学业结束时,家长们的失落、无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在《孩子学习病理》一文中,已经初步说明其原因。难道不能避免吗?家长们觉得,十几年了,我费尽心血,我尽力了。现在的问题是,尽管你觉得孩子的学习很重要,也当成家庭的大事来对待,但是,你真正深入思考过这件事吗?
    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辛辛苦苦地做十几年,但是并没有深入思考。你觉得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尤其这件事竞争激烈、淘汰残酷的时候?
    这是目前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误。我们凭本能来当家长,也让孩子凭本能来学习。
    四,“小学好好玩,初中逐步进,高中争头筹”思路的风险。
    在确定思路后,我也充分看到了这一思路的风险。虽然是痛苦思索、严密推理后得出的结论,并且各个阶段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应训练的重点内容、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均已建成体系,但毕竟是在教育儿子,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以上是我确定孩子的教育思路过程中着重考虑的四个问题,虽然过去十几年,仍历历在目。我凭着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自信,凭着对儿子的高度尊重和信任走到现在。到目前为止,预定的目标基本完成,我也正在渗透预定的内容:正确率,高二接触,高三能熟练运用。
    毕竟,孩子上大学时才会遇到业内高手,那才是学习的真正开始,那才是练就改变生活境况能力的真正开始。

                    

(五)也谈“头悬梁,锥刺股”
  
    少年求学时,常听老师说起“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不禁对学习肃然起敬:“我是不敢呀,那一锥子扎下去,不全是血了吗?”
    懵懵懂懂到了中年,竟成了痴迷的思考者。忽然就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庞然大物—“头悬梁,锥刺股”。
    尽管无法穿越时空,回到当时的具体场景,但学习的内在规律应该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敏捷,高效。真要是学习时用锥子扎一下,且不说扎出血,即使扎痛了,还能潜心学习吗?退一步讲,如果学习非常累了,精力不集中,用锥子轻轻扎一下,提提神继续学习,那么,这种做法可取吗?
    那为什么会大肆宣扬“头悬梁锥刺骨”呢?我们是被不懂学习的人给忽悠了。但凡是有卓越成就的人,除了天分高之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非常痴迷。或许,在外人看来,他是非常苦的。但做为当事人,沉浸其中,他是享受那份快乐的,那样做,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他感到非常痛苦,生命中的本能会让他选择放弃。
   “头悬梁,锥刺股”是一个不懂学习的人看爱学习的人学习,认为学习非常苦的故事。这个故事传了很多年,也深深地刻在家长的心里。虽然,家长们从内心深处并不一定认可“头悬梁,锥刺股”,但家长们对其精神,处于一种理性认同状态。
    就好像拾金不昧,尽管社会宣传、老师教育,并且没有人公开反对,但凭 心而论,当你独自一人拾到一万块钱,并且绝对安全,无人知道时,你会怎么做?
    这种二元模式,好像对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当这种二元模式大肆横行,浸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浸透到你的骨头、你的肉里的时候,就会非常可怕。处在二元模式中的你,就会摇摆不定,徬徨许久后,就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其中一种模式,尽管你会经历一些纠结,尽管你会理性认同一套,本能选择一套。但是,人的实际生活是需要精神皈依的,你无论选择哪一套做为生存的依据,都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周边给你提供了理性认同与本能选择这两种模式,这就造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一方面,实际你会那样做,但你内心会纠结,会受到自己灵魂深处的谴责,而这种谴责是如影随形,拂之不去的。就像前些年教师的地位,一方面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另一方面,教师内心深处,做为当事人,他感到是卑微的。可问题是,经过长时间的宣传,连教师自己也相信了。于是,教师就游走于光辉与卑微之间,很荒诞吗?当然,教师现在的状况好多了。难道你不认可这种存在吗?这种存在仅仅出现在教师这一职业中吗?落马的贪官不也是处在这种纠结中吗?一方面要伸手拿,另一方面,内心深处认为不可以拿,并且风险极大,但是,最后还是拿了。
    好了,还是回到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也处在这种二元模式的徬徨中。一方面,老师、家长苦口婆心地教诲:“要刻苦学习,要使劲学习”,并且孩子自己也认为应该刻苦学习;另一方面,孩子的实际选择是放弃学习,即使长大了的孩子----我们,也多数厌倦学习,尽管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曾经苦学。
    为什么会这样?
    最根本的,在于对学习没有形成较为客观的、人性化的认识。学习是生存的需要,就像小鸟要学习飞翔,老虎要学习捕猎,翔羊要练习奔跑一样,孩子,同样需要学习技能,这样长大后才会在社会中立足,生存下去。
    现在的问题是,孩子们明明知道学习的好处,为什么放弃学习了呢?你留心观察过孩子厌学的轨迹了吗?如果你的孩子厌学,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厌学的呢?
    是上幼儿园时吗?不 !当你骑着自行车、开着汽车去幼儿园接送孩子的时候,你是那么意气风发,孩子是那么可爱,家庭是那么阳光,充满了灿烂的希望。
    是上小学时吗?不,这时的孩子虽然敢偶尔向家长发脾气,但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背着书包早出晚归,虽然很疲劳仍坚持写完作业却毫无怨言。这时的家长,心情是欣慰的:我的孩子真懂事。
    是上初中时吗?此时的孩子已经分化为四类。第一类,已经放弃学习;第二类,有厌学想法仍能勉强学习;第三类,有此想法仍奔波在学习路上,成绩中上等;第四类,不讨厌学习。
    相对应的,家长的表现各不相同。第一类家长,心急如焚,同时学会了安慰自己:已经尽力了,没法子;第二类家长,忙事业的同时,“担忧”成了家庭的主旋律,开始想办法、找解药;第三类家长,因为只看到表面现象,心情依然是歌舞升平;第四类家长,或是孩子悟性高或是家庭长期有较合理的教育,形势大好。
    是上高中时吗?不少家长会说:“是的” 。能考上高中的孩子,初中阶段多数学习不错。但越是优秀的孩子,被淘汰时内心的痛苦越剧烈。他们内心的苦,是家长难以理解的,那是长大后社会对他的否定,是人生的否定,是信念的否定。家长,要和孩子平等相处,一旦遭遇这种情况,要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一起去面对。
   风风火火十几年,在老师、家长的千般嘱咐、万般叮咛中,孩子选择了放弃学习!家长这时才如梦初醒:我并不是要求孩子考进北大、清华呀!我只是想让孩子尽力就行。
   学习,这件很重要的事,我们终于让孩子讨厌它了!?
   为什么!
   为什么?
   我们不会把不懂水性的孩子直接扔进深水,我们会领他到浅水区,尽兴地玩,偶尔教他点儿正确游泳的方法,等孩子喜欢上游泳了,搏击深水后收获的是自信,这是孩子人生启航时,你送给他的礼物—弥足珍贵的自信。
   但是,我们直接把孩子送进学习里,孩子在学习里凭本能拼搏多年后,只有极少数悟性高的孩子能暗合高效学习的“流”,拥有高效的学习方法,多数孩子淹没在学习里,于是,孩子们纷纷逃离学习。
    做为家长,你看见这一切了吗?
(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一身无奈一身豪气。
    无奈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现状。客观地讲,目前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这四大板块之间是割裂的,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教育理念贯穿之中,使这四大板块之间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共同完成使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的使命。
    同时,我们的整个学校教育与求职教育之间又是脱节的。我在近些年辅导大孩子参加公务员和事业编招考的面试时,深切地感受到大孩子素质的欠缺。一个大孩子,受教育十几年,不能流利地说一段话,甚至看不清一句话的主干是什么,在愈挫愈勇的心理、较强地改变生活现状的能力等方面欠缺更多。不少人看到了以上问题,但教育是一个多因素变量体系,没有人敢轻易支招,即使是像钱学森那样的目光如炬的人,也只是做为终生之问提出来。
    在这种状况下,家庭教育应该挺身而出,自始至终地贯穿一个教育理念,让家庭教育成为一个铁打的营盘。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家庭为学校提供了参差不齐的教育对象,老师在与孩子接触的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里,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只能是逐步地优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学校教育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流水的兵” 。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并且幻想有一种完美的教育,能把孩子培养成出色的人才。当理想与现实出现偏差时,家长们往往会发牢骚。别人可以埋怨,我们家长不能埋怨。教育体系的改变需要时间,但我们不能等,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容耽搁的。
    做为家长,要在现状和目标之间找到苟合点。我们不能让孩子受完教育后,面对赖以为生的工作,只剩下贪婪的目光,我们要让孩子成为工作的有力竞争者,像狼、像狮、像虎一样去面对生活的竞争。但目前的现状是大孩子面对岗位的竞争时,拥有的只是对竞争的恐惧和对工作的贪婪的目光。
    做为一名面试研究者,我看到了太多的恐惧和贪婪。或许,很多家长难以理解这句话。但当我们的孩子大学毕业,像一只饿极了的猫,终于找到工作这头牛, 心惊胆颤地扑上去又被踢开,只能蜷缩一旁,而家长又在一边旁观时,你就会触目惊心地理解恐惧与贪婪的深刻含义……
    这时候,有素质、有文化的家长就会仰天长问:这十几年,我们的教育干什去了?!声音之凛然,像钱学森、像温家宝……
    无论你的孩子是在上小学,还是初中、高中、大学,家长们都应该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让孩子长成狼、长成狮、长成虎,而不是成为蜷缩一旁的猫。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是非常需要一个贯而穿之的理念的。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求职的教育圈中,各阶段应训练的重点内容、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应达到的具体目标虽因家庭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整体的框架是清晰的,是相通的。
    在一篇文章中难以讲明怎样建立铁打的营盘,但家长们至少应该做到不让孩子讨厌学习,孩子成长的路是漫长的,要慢慢走。我也是在悟透了以上道理才确定“小学好好玩,初中逐步进,高中争头筹”这个教育孩子的整体教育思路的。到现在,我比较自豪的是,可以放心地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
    铁营盘的建立是辛苦的,是需要睿智的,但为了孩子的成长,再难也要试一试,你不想这样做吗?

后记:
徐悲鸿在悟到自己的画“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后,技艺精进,成为一代宗师——找到自己的不足。
溯源(化名,平度市新河人,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水电系,现供职于美国弗罗里达)在谈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提出最关键的是:会判断,否则将事倍功半。这种观念使他受益终生,成为海底发电研究并实践的灵魂人物——会找不足。
此二人悟性极高,凭本能和苦思做到“动则中绳”。
“知、会、熟”则试图让孩子拿一把尺子来查找自己的不足,技融,其学习过程将高效而快乐。
        
                                毛京贤
                                2015年12月8日凌晨(135732053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师范大学论坛 ( 京ICP备07038780号 )

GMT+8, 2024-5-5 00:17 , Processed in 0.0560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